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境要闻

三山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发布日期:2013-03-27 00:00来源:芜湖生态环境局作者:admin浏览次数:

 

一、项目概况
三山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范围东至自然水系,南至长江南路,西至铁路专用线,北到洋灯夹和临港路。规划总面积4616.01公顷。开发区空间结构归纳为“一心一带三园”:一心:以莲花湖及周边用地形成的产业服务中心和景观视觉中心;一带:小江两侧的沿江生态景观带;三园:以小江外及三华山为界形成的临江工业园、中部工业园及东部产业园。规划区功能定位:三山经济开发区定位为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先导区,以发展钢铁及压延加工、先进制造业、临港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产业强区。
二、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
2.1 产业定位
根据《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三山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批复》(芜政秘【2013】44号)。三山经济开发区定位为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重点发展农业装备、工程机械、钢铁、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产业,加快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努力把三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优势特色产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的集聚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2.2 总体布局
开发区规划引入主要企业之间相互干扰不大,主导风向上自上风向到下风向依次布置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各类用地边界被道路、绿化带分隔,可减轻工业用地对其它用地的二次污染。
开发区交通结构为网状、环形方格路网布局,有利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布置和内部的交通组织和滚动开发;开发区设置的绿化防护带包括河道绿化保护隔离带、道路绿化隔离带、生产防护绿化,并在生活居住用地、工业地块内及各功能区之间等设置绿化,可减轻不同功能用地间相互干扰或污染。
从开发区工业、居住用地和道路交通、绿化用地的规划布局及开发区选址分析,开发区总体布局较合理。
2.3 与区域规划协调性
三山经济开发区的用地、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有很好的协调性。三山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能更好地促进芜湖市的经济发展,更好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把芜湖发展成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因此,三山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总体规划是对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细化和具体落实,是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是贯彻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措施。因此,区域规划服从和遵循城市总体规划,二者具有很好的协调性。
2.4 生态适宜度
   三山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对开发区工业及配套服务用地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较适宜。
3区域环境概况
地表水环境pH、Cu、Zn、COD、Cr6+、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氨氮、氟化物和苯共12项监测均达标;声环境均监测基本达标;大气环境监测因子PM10、TSP、SO2和NO2均达标;地下水pH、总硬度、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铜、锌、汞、砷、镉、六价铬、铅和氨氮均达标;土壤中pH、铅、汞、砷、铜、镉、锌、镍和六价铬均达标。
4 开发区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1 环境空气影响
通过预测表明,规划实施后PM10、SO2、NO2日均和长期影响浓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且各关心点SO2、NO2预测浓度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同时开发区通过合理布置产业园的总图布置,减少区内规划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对外环境的影响,开发区的规划实施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4.2地表水环境影响
园区雨污分流,污水经污水管网排入芜湖市滨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经预测对长江水环境影响较小。
4.3声环境影响
企业在建设时,注意厂区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将噪声级较大的设备尽量布置在车间内侧,远离厂界和环境敏感点,对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管道消声等减振降噪措施,并加强片区内绿化等一系列措施,可保证开发区建成后周界噪声水平昼间≤ 65dB(A),夜间≤ 55dB(A),预计其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较小。根据规划,道路两旁均设置了绿化隔离带,加之本评价预测的是车流量饱和(最大值)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车流量远小于此,故本评价认为按照开发区规划进行道路建设,交通噪声对开发区的影响不大。
4.4 固废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案应立足于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力图以最简捷、最经济的方式将废物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安全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4.5 生态环境影响
目前开发区地块内有工业企业、居民住宅及耕地,是以工业为主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开发建设,农业将逐渐被工业所替代,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新的生态平衡得以建立,最终使该地区发展成为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
4.6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通过开发区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评价认为工业区的建设将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深远、积极的影响,将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区建成后将为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从社会经济环境角度分析,开发区的建设是合理可行的。为确保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应特别重视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为开发区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科研人员。
5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5.1 加快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1)加快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尽快将已建成区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部纳管排放;产生工业废水的企业须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放。
(2)加强企业废气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新进项目建议采用天然气,减少煤烟型污染。
    (3)加强工艺废气治理,对产生有机废气、酸雾和工艺粉尘的企业须收集净化处理、高空排放,减少无组织排放。
    (4)建立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系统。
    (5)加强企业噪声控制措施,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厂区中部。
5.2 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方案
    (1)加强工业区绿化的生态建设
    开发区绿化建设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及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进行绿化美化配套建设。在群落结构设计上,乔、灌、草、花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空间,营造一种参差错落、疏密有致的生态群落,提高物种的多样化,保持该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化,使其能自我维持。
(2)确保工业区绿化隔离带的宽度
5.3 建立健全开发区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
    开发区应按国家的要求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1)开发区设置专门环保机构,设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2)建立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3)建立企业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4)建立危险废物转移的五联单制度;
5.4 限制入区项目要求
    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农业装备、工程机械、钢铁、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物流等产业,。在开发区开发招商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行业的拓展,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链。
对于其他的工业项目,除与其产业定位有关联的项目外,应尽可能将无关联的项目置于其他的相关开发区内。
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对开发区的未来入区项目禁止项目和鼓励项目应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要求。
5.5 妥善解决开发区滚动开发中的厂群矛盾问题
    开发区在滚动开发中逐步形成规模,可能引起厂群污染矛盾。为此建议:
   (1)开发区开发需要事前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进行分块,划分工业项目功能区;
   (2)各区之间以道路或绿化带分割;
   (3)各工业项目按分类进入各自区位;
(4)在滚动开发中重视入驻企业实际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有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企业,尽量远离居民区,同时加强绿化以减少互相影响。
5.6 妥善做好拆迁居民的安置工作
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居民拆迁、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议开发区在今后运行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对征地农民的工作安排,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率,帮助落实工作岗位,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开发区建设的进程。
6评价结论
评价认为:三山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它以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为依托,推动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区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可以满足开发区发展需要,规划方案较为合理。开发区形成规模后,完善的管理和监控体系可以保证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7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 系 人:许超
联系电话:0553-3918177
环评机构: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联 系 人:李显明
联系电话:0555-8883181
    真:0555-2324016(注明李显明收)
E-mail:1309628359@qq.com
8征求意见事项和起止时间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对本规划的总体看法和态度;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公众是否同意项目的建设等,如果您有好的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沟通。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2013.3.27~2013.4.12